一是规范了专业教学大纲,教学大纲除了有教学目的、学习内容、课时分配外,强调了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式;为了避免部分教师课程信息量小,内容简单,缺乏高深性,没有疑难性等问题,教研室主任从教学大纲把关,和教师商量协调教学内容。
二是教研室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定期设计教师说课和讨论活动,讨论了解课程之间的内容的衔接,明确授课分工,讲解的详略,彻底解决了教学中存在交叉知识重复讲授和知识点遗漏的问题。
三是教研室定期开展学科国内外前沿动态的交流活动,互通课程最近科研成果和前沿动态,探讨授课内容与学科发展的新思想、新概念、新成果的有机联系等问题。促进教师及时更新知识,要加大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力度。关注教师授课时是否注重本课程新成果的引入,能否给学生介绍前沿性知识。
四是针对实践性教学,规范了实验项目和实验报告,监督实践类课程进度安排,看实践进度和理论课程是否步调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