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活动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教育教学 >> 教学活动

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小学期纪实

日期:2025年07月11日


2025年度“小学期”落下帷幕,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同学,历经数周密集实践,满载收获与感悟。本次小学期紧扣“小学期里筑匠心,实践路上砺技能”主题,突破传统教学模式,借一系列实践活动,引领同学们扎根实际,提升工程素养、深化实践认知,搭建起知识应用、问题解决与高阶思维锻炼的优质平台。

在这活力与挑战交织的“小学期”实践探索中,工程管理专业同学以热忱和信念奋进。工程管理绝非理论的简单堆砌,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尤为关键。为此,学院精心设计系列实践活动,助力同学们在实践里发现、攻克问题,深度洞悉工程管理的内涵与边界

  一、实践活动回顾

  (一)专题讲座

629日,学院邀请山西汉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海燕女士为2024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主题为“全过程工程咨询讲座”主题讲座。讲座中,宋老师结合丰富案例,从项目决策、设计、施工到运维,讲解全过程工程咨询如何优化流程、降本增效。互动环节,她耐心解答同学们关于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疑问,建议大家打好基础,培养跨阶段管理思维。这场讲座,让生对专业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为未来学习指明方向。

7月1日,学院邀请了山西省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术员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指导专家、山西德路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郭鼎老师,为2023级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开展了“BIM技术赋能工程行业数字化升级”系列讲座活动。讲座上,郭鼎老师凭借专业经验,详细讲解BIM技术在工程规划设计、施工建造、运营维护全流程的应用。从用三维可视化优化设计、用模型模拟进度,到搭建智能运维平台,结合实际案例,把复杂技术讲得通俗易懂。同学们积极提问,围绕技术推广难点、学习方法与郭老师交流,现场氛围热烈。这场讲座让2023级工程管理学生掌握了BIM应用要点,激发了探索建筑科技的热情,为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基础。

图1工程管理专业小学期讲座活动现场

  (二)实践活动案例分享

除BIM专题系列培训外,“小学期”精心安排多元实践活动,工地参观、企业调研、案例分析等依次开展(见图2),更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总部、太原武宿机场交通运输中心等纳入实践版图,引领同学们走出校园“围墙”,沉浸式踏入工程一线,真切触摸工程管理的真实生态。

图2工程管理专业小学期武宿机场项目参观现场

在工地参观环节,6月30日,同学们深入太原武宿机场交通运输中心工程项目。实地观察中,从项目规划的宏观布局,到设计环节的巧思匠意,再到施工进程的精细推进与验收阶段的严苛标准,各个环节依次铺展、深度呈现。同学们还与项目负责人、一线工程师面对面交流,聆听他们在工程管理里摸爬滚打的实战经验,分享攻克难题的心得体悟。这些鲜活交流,让工程管理从课本理论具象为真实场景,既加深了专业认知,更点燃同学们投身工程管理事业的热忱。

图3现场技术负责人为同学们讲解幕墙施工

6月27日,同学们分组奔赴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总部。访谈高管,洞察行业前沿趋势与企业战略布局;参观生产线,见证建筑科技与工艺的融合创新;探寻企业文化,理解企业发展的精神内核。从运营模式的高效运转,到管理理念的落地实践,再到技术创新的突破探索,全方位、深层次的调研,让同学们对建筑行业有了立体认知,为未来职业选择与发展,积攒实用“参考指南”。

图4工程管理专业小学期太重总部参观现场


图5参观现场的数字化实景沙盘

此外,“小学期”同步开展案例分析活动。同学们聚焦工程管理真实案例,以小组讨论碰撞思维火花,借角色扮演代入多元视角,用模拟决策试炼专业判断。从拆解常见问题的解决逻辑,到攻克难点问题的路径探寻,过程中,团队协作能力、沟通表达能力持续进阶,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专业本领也得以淬炼,为后续学业与职业发展,筑牢实践能力根基。

  二、收获与感悟

通过“小学期”实践打磨,工程管理专业同学们在知识沉淀、技能锤炼、心态蜕变等维度,实现了显著进阶,让工程管理的学习从理论课堂,真正扎根实践土壤。

  (一)知识体系:向纵深与前沿拓展

实践活动成为专业知识的“立体课堂”。同学们在BIM技术系列讲座中,吃透建模协同、数据集成等应用原理;走进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总部、太原武宿机场交通运输中心等项目现场,观察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维的全流程逻辑;调研知名建筑企业时,洞悉行业数字化转型、精益管理等前沿趋势。课堂理论与现场实践深度融合,既夯实了工程管理“四大控制、三大管理、一协调”的知识底座,又拓宽了智慧建造、绿色运维等新兴领域视野,为未来学业深造与职业发展,筑牢知识根基。

  (二)实践能力:从理论到实操跨越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,实践活动让知识真正“落地”。参与工地参观,同学们亲眼见证BIM技术如何解决施工碰撞、优化进度;企业调研中,通过访谈高管、直击生产线,学会从企业运营视角理解工程管理价值;案例分析时,围绕真实项目难题,用小组头脑风暴、模拟决策试炼解决方案。从“懂理论”到“会应用”,从“能模仿”到“敢创新”,同学们在一次次实践中,补齐动手短板、强化问题拆解能力,更点燃了主动探索、突破创新的热情。

  (三)团队协作:在磨合中凝聚合力

“小学期”是团队协作的“练兵场”。无论是分组调研企业、合作完成案例分析,还是项目参观时的分工记录、复盘研讨,同学们都在“协作-碰撞-共识”中成长。从最初沟通的磕绊,到后来高效分工、互补支持;从各自为战的局限,到学会倾听他人、凝聚团队智慧,大家深刻领悟“1+1>2”的力量。在团队成功攻克难题的时刻,协作的价值具象为成就感,更沉淀为沟通表达、组织协调的硬本领

  (四)心态蜕变:以热爱锚定方向

实践不仅是技能试炼,更是心态重塑。亲身触摸工程现场的“温度”,与一线工程师、企业管理者对话,让同学们对工程管理从“书本认知”转为“职业认同”。曾经对专业的懵懂、对未来的迷茫,在实践中化作对“用管理赋能工程、以科技驱动建造”的热爱。大家更主动关注行业动态、更积极钻研技术应用、更自信迎接挑战,这种从“要我学”到“我要学”的心态转变,成为驱动未来成长的持久动力

、结语

回望“小学期”,这段扎根实践的旅程,虽短暂却厚重。它让工程管理的专业价值,不再是课本上的概念,而是现场的汗水、团队的协作、突破的喜悦。同学们在实践中触摸行业脉搏、锤炼专业本领,更锚定了“以匠心筑工程,以管理促发展”的职业方向。未来,这份实践赋予的成长与热爱,将继续驱动大家深耕工程管理领域,在理论与实践的循环中,书写属于自己的专业篇章,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华伟供稿